民间俗语“三月八,吃椿芽儿”,是指谷雨食椿,又名“吃春”。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,谷雨前后也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,故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”之说。
(相关资料图)
香椿是香椿树的嫩芽,被称为“树上蔬菜”、“木本蔬菜”。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,不仅营养丰富,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,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抗衰老和补阳滋阴。每年春季谷雨前后,香椿发的嫩芽还可做成各种菜肴。香椿叶厚芽嫩,犹如玛瑙、翡翠,香味浓郁,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,为宴宾之名贵佳肴。
那么在这个“食椿”时节,小编带领大家走进平谷,领略一下这京味儿“土特产”的魅力。
谷雨食椿 儿时情怀
说起吃香椿,没有比北京人更爱香椿了。作为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菜的国家,我国至今栽培香椿已有2000多年,而老北京人吃香椿的历史同样颇久,早在辽代,北京右安门外开阳桥一带的民众便有种香椿、食香椿的记载。
大清朝曾将香椿列为贡品,因为满洲人从皇帝到一般旗人,都喜好这一口。早年间京城的许多院落里大多都会种上香椿树,少则一两颗,多为四五颗,就连地名都以香椿为名。正因为数百年来北京人喜爱吃香椿,由此香椿便成为北京人抹不去的情怀,是老北京土特产,北京地理标志农产品。
红芽香椿 定制御贡
平谷区峪口镇樊各庄的贡品香椿享誉京城,这里的香椿是清朝时期的定制御贡,又称“贡椿”。早在宋朝时,峪口镇樊各庄村就已开始栽植香椿树,盛产于乾隆时期。据三河县志记载,乾隆上丫髻山朝圣在顺义山里郝家用膳(郝家是当时朝中重臣),郝家安排了一顿香椿宴,乾隆大悦,御封香椿树为百树之王,樊各庄的香椿也被选为皇宫贡品。
因峪口镇素有“京东重镇”之称,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,清澈的溪水,肥沃的土壤让峪口镇物产丰富,果香诱人。尤其是樊各庄,土壤属红黏土,含有丰富的红色钾铁和微量元素,浇灌用水是来自400米以下的深岩层水。其种出来的香椿,玲珑娇嫩、清香扑鼻、味浓鲜美,内含的多种矿物质、维生素等较其他地区更高。据说自古就有讨巧者从樊各庄取树苗栽种,但香椿树离开了樊各庄的土地,仿佛失去了味道。因此,这里的香椿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。
春风十里,丝丝清香。又是一年香椿发芽时,红褐色的香椿芽傲然挺立在枝头,在春风的抚摸下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绽放它们的嫩芽。用“椿钩”将其钩住用力一拉,鲜嫩的椿芽便自然掉落,那香味迎面扑鼻,忍不住想做成美味佳肴尽情享用这独有的味道。
小小香椿大产业
近年来,樊各庄村香椿种植从传统庭院散种向规模化栽种发展,从村民单打独斗向村党支部统一引领发展,从传统线下零售向互联网+发展。东樊各庄村2018年起,开始与顺丰小当家、春播等电商平台合作,开拓“互联网+香椿”的销售模式,让“贡椿”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向周边10余个省市,满足更多市民口福的同时,开拓了农户增收新渠道。今年,西樊各庄村开始联联网合作,并采用“买香椿赠正大鸡蛋”的方式努力开拓网上市场。红芽香椿的热销,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,促使更多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种起了香椿,目前东樊各庄、西樊各庄村等周边村加起来约种植香椿700余亩,预计年产达10万余斤。小小的香椿成为支撑樊各庄致富的一个大产业。
乡村文旅产业谱写乡村振兴
芳菲四月天,春漾梨花海。正巧平谷镇罗营镇西寺峪梨花大道上,万亩梨花正值盛开,花团锦簇,成片雪白的梨花好似满天飞雪,把大地装扮得如同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山。在谷雨时节,采香椿,品美味,赏花海,便是人们最为享受的事情了。
平谷区镇罗营镇被确定为首都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,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,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和淳朴的民俗风情。通过村貌建设改造,全镇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旅游赏、乡村休闲、养生度假、高效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“农林科学家小镇,红绿共融休闲区”。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、乡村公路干净整洁……蓝天白云下,满山的梨花飘落着的花瓣,漫步在院格庄街道的村落,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呈现眼前。
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而看似不起眼的“土特产”, 一头连着农民增收、乡村振兴,一头连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做好了这篇文章,乡村产业振兴将一定会实现。
近年来,平谷区通过不断发展“一村一品”,把不少“土特产”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。作为北京的农业大区,平谷目前正在加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农业中关村建设、全面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。用心打造乡村特色品牌,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,
打造一批彰显地域特色、承载乡村文化的乡村产业,拓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、民宿、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,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、中国乡村美起来,让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。(供稿:北京美丽乡村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