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,最近出了一本新书,名叫《芒格之道》,挺值得一看。
巴菲特在投资领域取得的成绩,离不开查理芒格的帮助。巴菲特说芒格让他在投资领域“从猿进化成人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巴菲特在投资一项标的之前,会给芒格打电话,问问他对这项投资的看法。
芒格听完之后,通常会回答说:哦,这个投资可不怎么样,巴拉巴拉巴拉......
有时候,巴菲特听完会思考一下,说:哦,你说得对,那我就不投了。
有时候,巴菲特听完会说:嗯,你说的对,但我还是决定投入。
这时候,芒格就会说:行,那让我也投一点吧。
芒格这老爷子是不是很有趣。他是巴菲特的军师,是巴菲特投资的检验清单。而且芒格随时可以承认错误,做好了及时抓住机会的准备。
这本书阅读起来不难,我准备每天睡觉前都看一看。
睡觉前做的任何事,都会在睡眠中得到强化,慢慢渗透到你的潜意识中,激发你的潜力。
睡前学习智慧大师,会让我们更加具有智慧。
昨天睡前我读到芒格讲的一个故事,今天早上阿攀哥也发了朋友圈。这个故事很有意思,属于芒格的“我有个朋友”系列,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芒格说:
我有个朋友,他的脑子确实不灵。每次别人给他讲什么东西,他总是让别人给他讲好多遍,他才能听懂。但这个人有个特点,他特别有耐心。一件事,他没彻底弄明白之前,是绝对不会做的。一笔交易,等上五年,他都能等。他也从来不乱花钱。谁能想到这么笨的一个人,竟然那么富有?
这事情真的反直觉,从小到大,周围的人都说,“聪明”、“爱折腾”可以令人富有。芒格却说,“反应迟钝”、“有耐心”、“不随便折腾”可以令人富有。
关于如何评价脑袋灵光和不灵光的人,芒格还举了一个例子,我抄下来精简汇总一下:
《法国陆军操典》把军人分为四类:
第一类人,愚蠢而又懒惰,军队中绝大多数的士兵属于这类人;
第二类人,聪明而又懒惰,是指挥官的绝佳人选;
第三类人,聪明而又勤奋,这类人适合给第二类人出谋划策;
第四类人,愚蠢而又勤奋,这类人必须遣散。
这里的懒惰,我的理解就是“不折腾”,想明白了再行动。而聪明,指的就是他想明白了。
这四类人,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
大部分人的脑袋里是想不太明白事情的,在动作上又比较懒惰,不折腾,不愿意尝试。
这类人是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,无益也无害。
第二类人,会把事情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。即使如此,他们也很少做决策,很少行动,很少折腾。除非他们彻底想明白一件事,并且这件事特别重要,他们才会做出决定,开始行动。
这类人在世界中属于最优秀的那一类。
第三类人,也会把事情想得明白,但是他们动作特别多,特爱折腾。
这类人最好把决策权交给第二类人,让他们做决策。如果这类人自己做决策,可能有时会赢,有事会输。有时候挣了大钱,又会把钱赔光,不确定性很大。这种性格的人,一辈子会经历许多次的输赢,但是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,是未知的。
最后一类人,脑袋想问题么想不明白,又特别爱折腾。这类人就是世界的韭菜,不是被这里割,就是被那里割。
组织里要避免这类人的存在,我们个体也要避免和这类人交朋友,他们可能是个麻烦制造机器。
在这个例子里,芒格除了说这类人的特性,也提到了投资的方式。
好的投资不一定说要有多聪明,笨一点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对投资标的真正的理解,哪怕花上几年都没关系。一旦理解了,把钱投进去之后,就要少动。
一笔好的投资,过程大部分是比较无聊的,每天就是涨涨跌跌。感觉涨上去就会跌下来,跌下来又会涨上去。
一年两百多个交易日里面,只有几天决定了我们的投资回报。
要实现一笔好的投资,就是要在股市里熬得住。当金苹果落下来的时候,确保我们人在现场。
投资就是成为公司的股东,类似于我们创业。
创过业的朋友们很清楚,创业每一天都是熬,看不到明确的希望,也没有激情,围绕我们的大多是琐碎的小事。
不要总是想着成功,低下头把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情做好,结果大概率不会差。
打工也是一样。即使是在一家极富前景的公司工作,每天遇到的通常也是小事,都在处理麻烦。
平时是感受不到激情的,过程平平淡淡起起伏伏。这才是常态。
很多投资人忍受不了这种平淡,试图抓住每个波段实现超额收益。我认为最合理的理由是他们试图让收益视觉化,希望每天都看到账户的增长。
这种心态很危险。
公司的成长必须符合规律,很少有公司每年都翻几番的成长。
投资人试图每天收获增长的激情,他们在动作上就会开始不断的买入和卖出。
要么在一只股票上做波段,要么在不同的股票上来回切换。
这里面遇到的困难就在于,股价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,在一只股票上做波段,其数学期望值(就是最终的收益)和呆坐不动其实是一样的。
而且还要付出交易成本,叠加每天付出的时间精力,以及在波段操作中被人性的误导等,最终的回报远远不如呆坐不动。
而在不同的股票间切换的风险则更大。
因为我们对某件事物的认知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学习,即使如此还不能确保正确。不停的切换,除了会碰到做波段所碰到的一切负面因素(交易成本、时间精力、人性误导),还增加了对投资标的认知不足的风险。
换成创业和打工会更加令人理解。
一家优秀的企业,主业一般都是稳定的,不可能总是来回切换。
一家经常更换主业的公司,几乎最后的结果都是倒闭。
一个优秀的员工,其简历也通常很简单,一辈子通常只呆少数几家公司。
如果一个员工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份工作,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员工能力不怎么样。
这本写芒格的书,建议朋友们可以入手一本,特别易读,有事没事可以翻一翻。
书太多,家里放不下怎么办。
我是这么处理的。
假设家里的容纳空间只能放下20本书,那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,新买的书必须比这20本书里最差的那一本要好。
买回来之后,就替换掉其中最差的那一本书。
这样,长久以往,这20本书的整体质量越来越高。经常翻翻,智慧也会不断增长。
平时我也用这个操作方式对待我的工作、休闲时间。
比方说我计划每天做三件事,如果有新的事情闯进来,只有这件事比原来三件事里价值最低的事情更有价值,我才去做。同时把最没价值的事情排除掉。
这么做,就能保证每一天的时间效率都是最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