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月29日,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环境执法相关工作。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:cnshangyou@163.com)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我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已经逐步实现由“人防为主”转向“技防优先”,特别是大气执法监管信息化、智慧化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。
▲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环境执法相关工作。 摄影/上游新闻记者 张锦
会上有记者提出,污染源在线监控、无人机“天眼”、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开启了智慧环保监管新模式,能够协助破获常规执法手段难以发现的环境违法案例,目前非现场监管手段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情况如何?将如何进一步提升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水平?
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,科技赋能体现在将科技手段应用到生态环境执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,达到精准发现问题,减少对企业的干扰。生态环境执法要达到精准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就需要有科技的支撑。
赵群英介绍,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发展到目前阶段,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由“人防为主”转向“技防优先”,最突出是在大气执法领域。从2022年5月份开始,执法局向相关城市推送问题线索企业2万余家,经过地方现场的检查核实,问题发现率在70%-80%。
从大气领域目前的进展来说,第一,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问题线索识别的技术方法,利用卫星遥感、污染源自动监测、用电用能等技术手段,甚至将税务数据、天眼工程都可以纳入进来,精准识别问题企业;第二,开发了一个信息化的支撑平台,通过平台向地方推送问题,地方排查整改,现场查办结果反馈,执法人员再去核验,形成一个闭环。大气执法监管的信息化、智慧化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;第三,引领带动了一批地方借鉴这些相关的模式做法创新监管方式,也使科技赋能执法工作,使得执法效能得到极大提升。
上游新闻记者 张锦
编辑:杨波
责编:郎清湘
审核:官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