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阅尽铅华,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。
(资料图片)
太熙元年(公元290年),皇太子司马衷继位为帝,是为晋惠帝。这位西晋王朝的新主人,便是在历史上颇具"盛名"的白痴皇帝,这句"何不食肉糜"的肺腑之言想必各位读者都不陌生。正是因为痴傻,司马衷继位以后不能任事,致使朝中大权逐渐旁落到太傅杨骏手中。皇后贾南风诛杀杨骏及其家族后,掌握实际大权,可是她偏偏又是一个凶狡之人,不懂得安抚人心,各地藩王对此十分不满,最终发动了著名的"八王之乱"。这场战役给中原大地带去了深重性灾难,致使西晋国力严重衰退,并直接导致五胡乱华,北方百姓从此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▲西晋时期五胡内迁示意图
对于这段历史,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认为:"西晋之亡,亡于齐王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。攸而存,杨氏不得以擅国,贾氏不得以逞奸,八王不得以生乱。"大意是说,西晋之所以会在短短五十年内便灭亡,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齐王司马攸没能当上皇帝。那么问题来了,司马攸究竟是何许人也?为何王夫之对他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呢?
▲王夫之画像(局部)
司马攸,字大猷,小字桃符,河内郡温县(今河南温县)人,晋文帝司马昭次子,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胞弟。由于伯父司马师无子,司马攸年幼时期便被过继给司马师名下,袭封舞阳侯。虽然司马攸从小便没有父亲管束,但是其性情却很温和谦恭,一点儿也不恣肆。此外,司马攸还勤奋好学,颇有治理之才。就连司马懿这样的人杰,也对这个孙子表示出极大赞赏。
▲司马师剧照
司马师去世后,司马昭继任大将军,掌握曹魏军政大权。在此期间,司马攸历任散骑常侍、步兵校尉,改封为安昌县侯,迁任为卫将军。这一期间,司马攸的表现可圈可点,受到过不少朝臣赞叹。司马昭对他也很满意,曾不止一次说:"天下者,景王(司马师)之天下也。吾摄居相位,百年之后,大业宜归于攸。"可见,司马昭对他有多么器重。不过司马炎并不甘心,于是勾结司马昭所信赖的贾充、何曾、裴秀等人,整天都在司马昭面前夸赞自己。同时他们又指出,司马攸在宗法关系上,毕竟只是司马昭之侄,司马昭思虑良久才最终选定司马炎。
▲司马昭剧照
司马昭去世后,司马攸十分悲伤,守孝期间的行为甚至超过了礼节规定,一连数日都水米未进,最后其母王元姬(文明皇后)亲自前往劝慰,强逼司马攸进食。一时之间,其孝行名扬四海。长兄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,司马攸受封齐王,历任骠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等职。虽然看上去位高权重,可是这只是表象。面对威望、声名、才干都要远高于自己的胞弟,司马炎始终怀有忌惮之心,一直怀有打压的心思。
▲晋武帝司马炎画像
司马炎晚年病重时,朝野上下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愈来愈高,这令司马炎非常恼火。不久,大臣荀勖、冯紞在司马炎的暗中授意下,趁机进谏要求将司马攸排挤出朝,命其前往封国就藩。司马攸素向来性急,在被调离朝廷中枢以后,他因为不堪忍受小人构陷,所以便病倒在床,最终呕血而亡,时年36岁。不仅如此,司马炎明知司马衷痴傻,却还坚持将皇位传于后者,这也为西晋后来的灭亡埋下深重隐患。
▲魏末晋初时期大臣剧照
对此,蔡东藩评价道:"齐王攸忧死而晋无贤王"。大唐名相房玄龄也感叹说:"齐王若使天假之年,何八王之敢力争,五胡之能竞逐哉!"如此看来,如果西晋这唯一一位贤王继位,恐怕后来荒唐的"贾后干政"和"八王之乱"都能够避免。毕竟在发动叛乱的"八王"之中,齐王司马攸之子司马冏便赫然在列。这群野心家之所以蠢蠢欲动,全因为皇帝威望不足,换成威名遍布四海、军政大权在握且颇有才华的司马攸,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出头。
参考文献:
《晋书·卷三十八·列传第八》《读通鉴论·卷十一·晋泰始元年起》